首页 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有效性研究:来自一个省的数据

三、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及启示

字体:16+-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人力资本理论的出现,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实证研究的深入,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在各国的深入开展,掀起了世界性的增加高等教育投资的热潮。高等教育的成本迅速提高,又使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消耗巨大的事业。20世纪70年代以后,石油危机以及由此导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使得大多数国家的公共资金来源剧减,政府依赖国家财政承担高等教育投资的责任已是力不从心,削减高等教育开支的压力越来越大,高等教育机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财政危机。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应运而生。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学者D.B.约翰斯通提出的。1984年,时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罗分校校长的约翰斯通,在美国科罗拉多召开的“2000年议程”(An Agenda for the Year 2000)会议上第一次提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1986年,他出版了《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英国、德国、法国、瑞典和美国的学生资助》一书,对成本分担理论作了详尽的论述。随后,他又不断完善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并努力推进其理论应用于多国的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改革。他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财政与政治:比较的视角》一文中探讨了全球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趋势、成本分担的形式、成本分担的理论依据、成本补偿的抵制力量,并且对英国、荷兰、奥地利、澳大利亚、俄罗斯、拉丁美洲及亚洲国家—印度和中国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提出了对成本分担的政治问题的一些思考。并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高等教育公平:按收入比例还款型学生贷款的启示》一文中探讨了欧洲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情况,以及2003年学生按收入比例还款型学生贷款利息的启示和意义,论述了助学贷款在高等教育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他还在《从理论与政治方面阐述:学费政策的国际比较》一文中从国际比较的视野看待在不同的财政、意识形态和政治背景中的学费问题,详细论述了学费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