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有效性研究:来自一个省的数据

二、公共产品理论及启示

字体:16+-

西方很多市场经济国家的高等教育经费仍以政府拨款为主要来源,无论是以私立高等教育发达而著称的美国,还是欧洲福利经济国家,政府拨款在高教经费中比例最大。特别是法国和德国,大学长期作为国家机构而存在,国家不仅承担了高等教育的主要投资责任,还对大学进行了较强的调控和干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投资的主要理论依据就是公共财政学的核心理论——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最初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1936年由意大利经济学家马尔科在《公共财政学初步原理》一书中详细论述,对美英财政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萨缪尔森发表了《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和《公共支出理论的图式探讨》论文,发展了公共产品的需求理论,丰富了西方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促进了此后公共选择理论等财政理论研究的发展与繁荣。

(一)公共产品的定义及基本提供方式

市场经济社会中,除了私人需要外,也存在着社会公共需要,主要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来满足。萨缪尔森将公共产品解释为: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那部分社会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也是决定一种产品是否为公共产品的标尺[12]。公共产品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即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混合公共产品,通常只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性中的一个,而另一个则表现为不充分。高等教育一般被看作是非排他性和不充分的非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现象。广义的市场失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微观经济无效率;二是宏观经济不稳定;三是收入分配不公平。而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和市场失灵现象也曾被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过,并以政府计划作为市场失灵的纠正手段。市场失灵的出现,导致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无法达到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这就需要政府的干预。公共产品由于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等私人产品的特殊性质,因而不能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得到有效的供给。如果让市场机制来配置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具有严格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存在利益外溢性,由于“搭便车”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出现私人不愿供给和供给不足的状况。社会公众的偏好在市场上无法得到真实反映,市场机制在配置公共产品上出现失灵,这就决定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来提供,从而为政府向高等教育提供经费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