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有效性研究:来自一个省的数据

第一节 高等教育投资政策单一——微调时期(1978—1984年)

字体:16+-

我国的渐进式改革始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多个领域,而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体制改革的现实起点和原动力,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其他体制改革能否有效进行。其政策特征也决定了其他体制改革的政策特征:经济学家樊纲指出的“避重就轻”,最先进行阻力小的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绕开阻力大的、触动既得利益的改革领域,不惜暂时保持较大的效率损失,支付较大的“实施成本”,以避免大的社会冲突,减少“摩擦成本”,把难以解决的矛盾留到以后再去解决,使社会尽量保持平稳。这种政策模式也被历史制度主义用制度演进的路径依赖来解释,当一套制度规则被确定之后,这套规则就为行动者提供了一整套激励结构。在此激励结构中,行动者选择遵守现行制度,还是改变现行制度,取决于选择的预期收益率,由于行动者在现行制度内有学习效应,在现行制度内投资回报具有递增趋势,从而形成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现象。因此,政策微调也是对“避重就轻”、“摸着石头过河”和“路径依赖”等特征的一种具体化。

在这一时期,高等教育投资由政府单一渠道提供,经费配置由单一的计划形式来进行。这种单一化的高等教育投资政策既与已经开始的“以市场调节为辅”的社会经济不相协调,也不适应于高考恢复以来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增长。正如同小岗村的“包产到户”一样,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思想、新做法,为后一时期高等教育投资政策的“增量”式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