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共教育学

第三节 校长

字体:16+-

在我国现行的学校领导体制下,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也是未来教师在今后的生活中需要经常接触的管理者。因此,认识校长是未来教师理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筹划未来职业生活和职业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对于将要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范生来说,首先需要从一般意义上理解校长的地位和作用,这是认识校长角色的基础;其次,需要了解校长的素质要求,为成长为校长树立具体的目标;最后,需要了解校长的成长发展过程,为成长为优秀校长奠定基础。

一、校长的地位和作用

自从有了学校就有了校长,只是在不同历史的时期、不同的学校,校长有着不同的称呼而已。我国古代的学校就有事实上的校长,只不过这时的校长被称为“祭酒”(国子监)、“山长”或“洞主”等(书院)。但是这时的校长还不是专职的校长,多是朝廷的命官或学校开办者,对学术地位的重视超过对其管理能力的关注。到清朝末年,管学大臣张百熙于1902年拟订了《钦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中小学堂“应设总理一员,以主持全学教育,并统辖一切事宜”,这被认为标志了校长职业在我国历史上的正式出现[1]。这时的“校长”是学堂的负责人,也是学堂的教员。到民国时期,“校长”称呼得到确定,普通公立学校都建立了校长负责制,校长具有教师任用权,但没有对教员的惩戒权。新中国成立之后,校长的称呼得以延续,学校管理体制虽经多次调整,但校长的地位没有出现根本上的变化。

在学校具有正式的校长职位以后,校长就对学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校长在学校管理系统处于非常核心的地位。所以,校长在学校的地位极为重要,西方国家经常把校长看成学校的首脑,是一个学校的领袖,校长的素质决定着办学水平。在我国当前也流行着这样的说法:“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个学校的校风如何,就看这个学校校长的作风如何。”[2]这些说法都说明了校长是学校中的关键角色,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这种整体层面的认识对认识校长角色的目标来说还显得过于笼统,这里需要对校长的地位和作用有更加细致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