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教育一方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另一方面又是提高人力资源,增强综合国力的主要途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国都把发展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发表2011年国情咨文中用了很长的篇幅谈教育问题,而且4次提到中国。他说:“中国和印度等国已意识到,它们在作一些变革后将能够在新世界里与其他国家进行竞争。所以,它们开始对孩子进行更早和更长时间的教育,更加重视数学和科学。它们投资于研发核心技术。”[2]a我国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但是教育至今仍然是大众议论的热点,大众对教育现状并不满意。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的不在教育的内部,而在教育的外部,但教育内部也不是没有问题。
当前教育中一大弊端是学生“被教育”或“被学习”,使学生的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剥夺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权利。《规划纲要》中提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以人为本,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只有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学习伙伴。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各种学习环境,并且帮助学生进行选择。
当然,学生的选择的意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的。当他还在年幼时期,他不可能有自主的选择意识。但是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选择意识。这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常常讲“兴趣是学习最强的动力”,或者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兴趣和爱好,也就没有选择。历史上许多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军事家,除了一定的历史环境促成他们成功以外,从他们自身的因素来讲,往往出于他们对某种专业的兴趣和爱好,对学习的选择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