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我国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提出的质量要求。但是升学的恶性竞争,妨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顽症,它严重地影响了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危害民族的未来。究其原因是教育外部、内部多种因素造成的,需要分析原因,动员全社会有针对性地综合治理。
教育外部影响素质教育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业的压力引起的学习的竞争。我在成都一个座谈会上说要取消奥数班,一个小学生站起来说:“顾爷爷,你说要取消奥数班,我们不上奥数班就考不上好的初中;上不了好的初中,就考不上好的高中;上不了好的高中,就考不上好的大学;上不了好的大学,毕业以后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怎么养家糊口啊?”这种话出于10岁左右的孩子之口,真是又可笑又可悲。这充分反映了家长对孩子将来就业的担忧。
第二,地方政府错误的政绩观对学校、对老师的压力。地方官员总是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标准,许多市县领导都给学校压指标,校长、老师苦不堪言。
第三,社会对学校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往往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老师的标准。社会媒体不科学的舆论导向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四,社会用人单位重学历,轻能力。社会许多工作岗位本来是一般学历可以承担的,但许多单位拔高用人的学历要求。有些单位还要看是否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有专门技能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反而不被重视。
第五,陈旧的传统的人才观。“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的思想深刻地影响家长的思想,加上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自己的孩子的期望过高,不愿意把孩子送入职业学校、技术学校。再加上中国有一种人情文化,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人物品,把能否升入好学校看作是与自己的面子有关的问题。因此即使考上大学,还要求考上重点大学。这种观点不改变,中国只有办清华、北大两所大学,才能满足家长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