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十一卷:杂篇

在第五届比较教育国际论坛上的致辞

字体:16+-

尊敬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在这美丽的金秋时节,来自五湖四海的比较教育学者、朋友们聚集到北京,我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国都感到人才培养跟不上科技发展的形势,纷纷探索教育改革的路径。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的网络化,使我们越来越互相依存、越来越紧密联系。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标志。但是怎样理解教育的国际化?人员的交往、互派留学生、信息资源的交换、科研项目的合作、国际会议等都是教育国际化的内容和形式。但是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是国际理解,理解世界各种文化、尊重各种文化,促进人类文化的进步和繁荣。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教育要培养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公民,就要通过教育国际化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培养国际理解和国际交往的能力。

教育国际化当然包含着了解和借鉴各国的教育改革经验,改进本国的教育。但要借鉴,就需要理解。各国的文化传统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如果不能充分理解别国的文化和所处的环境,也就很难理解该国的教育。同时借鉴各国教育改革的经验也需要考虑到本国的国情,才能使外来的经验生根发芽。因此,教育的国际化和教育的本土化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没有教育的本土化,也就不存在教育的国际化;没有教育的国际化,也无所谓教育的本土化。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是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这次在研讨考试制度改革政策的过程中我深有体会。我们研究了许多国家高考录取的方案,但发现在我们中国都行不通。因为中国人口众多,独生子女多,对上大学的期望高,对职业教育不认同,加上中国人的攀比文化,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讲究公平比讲究效率更重要。因此,考试制度的改革就只能根据中国国情。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他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都与其他国家的人们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