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十一卷:杂篇

在北师大二附中纪念文科班创办50年教育创新座谈会上的讲话

字体:16+-

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这个会。

文科班成立时我刚好在师大附中当教导处副主任,1958年“教育大革命”期间,我们在一附中试行了九年一贯制、半工半读等改革。到了60年代的时候开始进行调整。但1960年中宣部又根据毛主席“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指示,批判教育的“少慢差费”,提出新一轮的改革,中宣部直接成立和领导北京景山学校,教育部则以二龙路中学为试点,重新掀起教育改革**。当时师大一附中没有参加改革试验。

1962年二附中开始办文科班,办了三届,成绩斐然,出了很多人才。“**”中间中断了。到90年代又开始办起文科班,我还是文科班的顾问。非常惭愧,我只参与了几次座谈,没有真正参与。今天听了你们的汇报,非常振奋,非常好。你们确实做了很多工作。原来我不大清楚,这次听了以后,才知道你们改革办学的宗旨,办学的目标,办学的定位,非常清晰。办学的目的很明确,办学的措施很到位,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

下面我想谈谈我对文科班的一些认识。为什么要成立文科班?不知道我的想法对不对。60年代成立文科班,目的是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文科人才,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精通马克思主义的名家,这是当时的想法。90年代成立文科班的想法有些变化。我记得,启功、赵朴初等八位大师,给政协写了个提案,要求培养文科人才,要从中学开始。我认为,办文科班最主要的意义就是培养文科的预备人才,文科高素质预备人才,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为了高考的文理分科。我国的八位大师,提出了要培养文科人才,认为到了大学就晚了,到高中开始培养也晚了,要从初中就让他们开始学习文科的知识。要培养一些将来真正能成为国学大师的人物。20年代清华大学成立国学院,有陈寅恪、梁启超、赵元任、王国维四位大师。八九十年代我们北师大有启功、钟敬文等,北大有季羡林、任继愈等大师。但这样一些人才很少,学贯中西的人才很少。我觉得八位大师提出要办文科班,他们很着急,我很理解他们的心情。我觉得我们这个文科班,不同于现在的高考文科班,为了高考进行文理分科我是一直不赞成的,我觉得高中阶段是打基础阶段。你想想看,学生到了大学要接受通识教育,高中就文理分科,不是太早了吗?但是现在高考文理分科,所以学生一到高中就分科。说得不好听,选文科的学生多数不是因为爱好文科,而是理科学不好,只好选文科。这个问题要改,高考的改革方案快要出来了。我也是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国家教育考试,包括小升初、初升高、高考,都要改,已经讨论了两三年了。我们讨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时候,很大一个问题就是高中要不要文理分科,绝大多数专家认为不该分科。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要办文科班?我们的文科班不同于为了高考的文科班,我们的文科班定位是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文科人才。我们不是不要理科,不是说让理科学不好的学文科。我们要选拔一些对文科有兴趣、有爱好、有天赋的人才,真正把他们培养成大师级的预备人才。希望文科班的学生将来成为学贯中西、学贯古今的大师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