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基本环节。有的教师课讲得又多又细,只注重教学结果,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会举一反三。有的教师注重教学过程,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结果学生能触类旁通。可见,课堂教学既能培养,也能抑制学生的创新精神。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创新教育,其实创新教育并非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环节。不仅因为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主要活动,还因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一个人没有知识,何来创新?没有基本能力(包括思维、记忆、想象等),何来创新?创新要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创造性思维。创新并非异想天开,而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运用创造性思维,举一反三,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使学生既掌握好基本知识,又充分发展他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思想。
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得越多越细好呢,还是留有余地,让学生多思考一下好?有一种教师,教学很认真,对课文分析得又细又透,结果学生能准确地掌握教师教的结论,却不会去思考别的结论。另一种教师只讲解课文的基本要点,更多的是提出问题,并留有足够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结果可能得出多种结论,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我想大家都会赞成第二种教师。但是为什么第一种教师在现实生活中还大量存在呢?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怕考试指挥棒,考试往往只考知识,不考能力;二是思想不解放,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发展了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都是好心,结果却适得其反。
教学是重结果还是重过程又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念往往只重视学习的结果,学生能够把教师讲的结论记住就能考一个好分数。但学生对某种结论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他掌握的知识也只是一种死的知识。这种学习过程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思维,提出不同的问题和见解,从而培养起独立思考、既不盲从又不固执己见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