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20%,这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国际上承认的大众化阶段。我今天主要讲问题,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是需要的,但我们在思想与组织上的准备都是不足的。我们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并不是按照市场规律走出来的,而是自上而下推行的。1998年,山东和江苏因为高考录取扩招几名学生就受到教育部的点名批评。1999年,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前夕,教育部突然决定高校扩招30%,实际上是扩招了43%。2002年,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1600万人,是1998年高校在校生人数的4倍。虽然考生和家长对高校扩招欢欣鼓舞,但是由于各个方面准备不足,各级政府手忙脚乱,各学校措手不及,校舍紧张、教师紧张、教学资源紧张,各校扩建,贷款紧张,现在第一年就业就有问题。
一、大发展如何适应国民经济的需要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转型中,2002年,第一、二、三产业各占的百分比是15.2%、51.1%、33.6%,发达国家第一、二、三产业各占的百分比是5%~10%、20%~25%、65%~75%。韩国第一、二、三产业各占11.3%、19.4%、69.4%。在中国劳动力结构中,第一产业占50%,中国的主干产业是第二产业,今后一段时期内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第三产业会有较大的发展。高等教育如何调整以适应目前这种劳动力结构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我们就高等教育的结构做出分析:产业结构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还是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方面,高等教育要适应这种产业结构要求。而目前的产业结构并不需要这么多的研究型人才,专业结构要求与产业结构不适应,其实最缺的是技术人才,如高级蓝领。目前不少高等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办一流大学,办研究型大学”,这与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不相符,而且这种倾向也不利于大学及民办大学的发展。目前,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正处于困难阶段,濒临破产。所有大学追求研究型是不是合适?美国3000多所大学,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不过50多所,而本科院校有名的就很多。我国教育强调重点中学升学率,这与中国文化传统有关系,我最近写了一本《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就是关于这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