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以来,我国中等教育进行了结构改革,逐步改变了单一化的普通中学的局面,发展了职业技术教育,1984年全国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在校学生数已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34%。但是,要使教育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职业技术教育还必须有较大的发展,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还需要不断提高。发展和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应当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为了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从思想上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它在学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本文试图就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国外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以及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做一番简要的剖析。
一、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演变
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大工业生产的产物。大工业生产是以机器生产为特征的。机器的采用加剧了社会内部的分工,简化了工场内部工人的职能,使体力和技艺成为次要的条件,工厂里大量雇用妇女和儿童劳动。马克思指出:“使用劳动工具的技巧,也同劳动工具一起,从工人身上转到机器上面。工具的效率从人类劳动力的人身限制下解放出来。这样一来,工场手工业分工的技术基础就消失了。因此,在自动工厂里,代替工场手工业所特有的专业工人的等级制度的,是机器的助手所完成的各种劳动的平等或均等的趋势,代替局部工人之间的人为差别的,主要是年龄和性别的自然差别。”[2]机器把未成年的儿童变成单纯制造剩余价值的机器,造成了智力的荒废,他们受不到应有的教育,更不用说职业技术教育了。但是,正是大工业机器生产提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工场手工业的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现代大工业生产则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工业从来不把某一生产过程的现存形式看成和当作最后的形式。现代工业通过机器、化学进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不断地随着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革。这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训练,以适应大工业生产不断变革的客观要求。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大工业生产的生死攸关的问题提出来,指出,必须“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3]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不但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要求,而且也提供了发展的条件。现代工业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出现了工艺学。正如马克思所说:“大工业的原则是,首先不管人的手怎样,把每一个生产过程本身分解成各个构成要素,从而创立了工艺学这门完全现代的科学。”[4]工艺学的产生使劳动者有可能掌握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整个生产系统。工艺学校、农业学校和职业学校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