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四卷:教师教育 教育对话录

未来的教育:我们如何迈向新的时代[1]

字体:16+-

——顾明远与彼得·圣吉凝聚东西方智慧的跨界对话

跨越过去,展望未来。2015年10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京师厅,一场凝聚东西方智慧的跨界对话在这里举行。对话双方分别是中国教育界泰斗、著名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与世界级管理学大师、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始人、“2030中国未来乡村学校计划”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彼得·圣吉(Peter Senge)先生。两位大师围绕“未来的教育:我们如何迈向新的时代”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思想交流。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教授担任对话主持人。

一、教育经历与心智模式有密切关系

周作宇:两位大师一位来自东方,一位来自西方;一位是1929年教育老兵,一位是1947年的管理新人。在跨越两个世纪的过程中,两位大师各自在美国、在中国,在教育界引领了时代的发展,打造了理论的地基,同时又展开思想的翅膀,迎接未来的广阔空间。所以我们说,今天的对话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两位先生从系统、历史的角度相向而行:一位曾经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的运输管理系,从工程走到了教育;另一位从事管理,并从管理走到了教育。教育在两位大师身上都有深深的烙印。所以,我想请两位大师首先谈谈教育对你们自身发展的影响,在两位大师心智模式的形成中,教育起了什么作用?

顾明远:小学、中学,我都是在我们国家最黑暗的年代度过的,从三年级开始到初中毕业,我们的国家一直遭受着日本侵略军的残酷践踏,之后又是国民党统治的体系。可想而知,当时学校办学条件很差,什么设备都没有,是在黑板上讲实验。但是,我遇到了好的老师,他们给了我很好的教育,对我影响很大。其中有一个老师,20多岁就得了肺病,我们学生都不知道。可这个老师上课时始终神采奕奕,讲课特别生动。她是讲几何的,所以我的几何学得特别好。还有一个音乐老师,也兼任美术老师,我们当时也没有什么乐器,只有口琴,他就给我们组织了口琴队。当时我们的学校非常自由,搞了很多活动。我还是足球队的领队,但是没有参加过比赛,因为同学们嫌我个子矮。我们还有一个曙光文艺社,后来又办报、办杂志。我受的教育是这样的教育。所以,我现在经常讲,学生成长在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