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在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的进步,表现为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研究成果十分丰硕,研究队伍日益庞大。但比较教育的学科定位和今后的发展始终困扰着中国的比较教育学者,每次年会或研讨会总会把比较教育的身份问题、方法问题的讨论放在重要位置。如何摆脱比较教育学科所遇到的困境?我想是否可以另辟蹊径,打开一条新的出路?
一、比较教育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首先来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教育有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有没有其他学科可以替代?许多学者都谈到,比较只是一种方法,其他学科也会使用这种方法,例如,教育经济学需要比较各国的教育投入,教育社会学需要比较各国教育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教育管理学需要比较各种管理理论和方法,课程论要比较各国的课程,似乎比较教育没有单独存在的必要。但是,是不是还有一些问题是其他学科所包含不进去的?例如,教育制度的比较。比较教育的产生是从教育制度的比较开始的,然后发展到对各国教育制度产生的背景、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现在仍然为比较教育学者所关注。当然,也可以再建立一门教育制度学来替代比较教育的研究,但随着比较教育的发展,比较教育早已不再限于教育制度的比较,比较教育研究的领域在20世纪有了很大的扩展。如教育与国家发展的研究,这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国家的独立,教育和民族国家发展的研究就被比较教育学者关注,例如,英国伦敦大学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就是研究英国原殖民地国家教育的机构。80年代以后,比较教育学者开始关注国际教育问题、全球教育问题,如人口教育、环境教育、妇女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学者对比较教育研究的兴趣在增长,研究的领域在扩大,似乎不是要不要比较教育的问题,而是如何把握比较教育研究的走向,把教育发展与国际形势和国家的发展综合起来加以研究,提高对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的问题。比较教育的身份危机只是一部分从事比较教育学科本身研究的学者提出来的。对于比较教育学科的问题,确实值得探讨。过去我们曾经说过,与其说比较教育是一门学科,不如说它是一个研究领域。这个领域似乎还没有其他学科能够占领它。因此,比较教育学者应在国际比较教育领域中发挥作用,并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建设学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