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五卷:比较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导论

民族教育政策国际比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

字体:16+-

民族问题历来是各国、各地区敏感的问题。当今世界的许多冲突,差不多都与民族之间的利益有关。因此,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国与国和睦相处的基础。从一个国家内部来讲,多民族国家也存在民族之间的矛盾和融合问题,建立一个文明的、融合的、和睦的民族关系,对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基础,也是各民族交往、沟通、理解、融合的桥梁。因此,研究各国民族教育政策、借鉴国际经验,对于发展我国民族教育、促进民族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概念界定

任何研究都需要对研究的对象、概念做明确的界定。比较教育研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概念的同一性,内容具有可比性。因此,我们在进行民族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时,就必须对“民族”“民族教育”“少数民族教育”几个概念做一个清晰的界定。

什么叫民族?《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释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2]《辞海》的解释是:“人类社会共同体形式之一。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为共同文化特点基础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3]

可见,构成民族的必要因素是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心理。少数民族一般指多民族国家中相对于主体民族,人口较少,地域经济、文化教育不够发达的民族。民族教育——我国在各种文献中讲的民族教育,实际上是“少数民族教育”的简称,即国家政府对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有政策和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