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些发展中国家盲目地照搬工业化国家的教育模式,也是使受过教育者失业的原因之一。独立国家最需要的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熟练劳动力,但沿用的殖民主义国家的教育模式只培养一些文职人员。例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学习人文科学和法律的毕业生占绝对优势,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科的毕业生很少,有的不到10%,而学习农业的毕业生尤其少得可怜,通常达不到3%。显然,这种教育结构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水平是不一致的,造成高级人才的失业也就不奇怪了。
第三节 新的教育结构的建立
科学技术时代以前的教育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的要求,许多批评家认为,工业化国家的教育体系仍然保持着它的双重性质,至少在20世纪60年代还是如此。这种教育体系又传到了发展中国家,而这种教育体系对于发展中国家是特别不利的。“因为它既不适应于那种文化环境,也不适应于那种社会和人类背景。”[26]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符合科学技术时代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教育体系,以便受教育者不局限于少数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要改变传统的学院教育模式。传统的学院教育模式过分强调理论和记忆,损害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教育必须把理论、技能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把学校和生活联系起来。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努力去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现代教育设置的教育目的,“不应培养青年人和成人从事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多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己的欲望”[27]。
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在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极为薄弱的环节。发展中国家搬用了工业化国家的教育模式,重视普通升学的教育,不重视培养学生就业的职业教育。现代化不仅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还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训练的中级、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城乡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劳动技术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也不能成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