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顾明远文集.第六卷: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 中国教育路在何方

第二节 西方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字体:16+-

西方教育理论输入到中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三种理论。两个阶段是指清末民初为第一阶段,主要是从日本输入德国传统教育理论;“五四运动”前后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为第二阶段,其时有两种不同的理论同时介绍到中国:一是以美国为主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二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关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我们将在下一章专门讨论。这一节主要讨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传入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前面我们讲过,我国最初的教育革新学习的是日本,而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又是向西方学来的。因此,西方教育理论传入中国,最初也是由日本辗转过来的。日本可以说是西方教育理论的二传手。我国从日本输入西方教育理论,主要是通过翻译日本的著作,如当时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聘请日本服部宇之吉担任教育学教师,由范源濂任翻译;立花铣三郎讲授的《教育学》,由王国维翻译,连载于《教育世界》第9号、第10号、第11号上(1901年),是传入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学;江口辰太郎在湖南师范学校的讲义《教育学泛论》,翻译后刊登在《新民丛报》第58号~第60号上(1904年12月~1905年1月);波多野贞之助的《教育学讲义》,翻译后发表在《直隶教育杂志》第一年第1期~第4期(1905年)。据周谷平根据《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统计,自1896年至1911年,中国共译日本教育类书76种。[17]

这些译自日本的教育学著作主要介绍了德国赫尔巴特教育学派的理论。出现这种一边倒的现象不是偶然的。19世纪末,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正在全世界风行,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也是以德国为蓝本。日本大批留德学生,回国以后积极宣传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影响所及,中国也大量翻译介绍了该学派的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