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纲要》的第三部分是体制改革,一共有六大体制改革,其中第六项就是“扩大教育开放”。文件提出:“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那么为什么要提出扩大教育开放?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但是正如《教育规划纲要》里所指出的:“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其具体表现是:“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所以一定要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这是全社会的共同心声。我们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认清形势,厉行改革。所以《教育规划纲要》强**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教育才能很好地发展。
另外,我们要看看我们的国情。应该说,我们的国家过去是一个经济大国,而且是一个经济强国。根据当代经济历史学家麦迪森的计算,历史上在公元元年的时候,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世界生产总值的26%。当时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了公元1000年的时候,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了世界生产总值的22.7%,后来大致稳定在20%左右。到了公元1500年,中国超过了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大国。到了公元1830年,在鸦片战争之前的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了世界的32.9%,远远高于欧洲国家的总和。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开始下降,到了1870年,其比例下降到17.2%,到1913年下降到8.9%。1950年至198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徘徊在4.5%。到了1989年,上升到11.5%。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到了201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6.1万亿美元,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例还不是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