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这是教育大发展和大改革的年代。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各个国家就开始酝酿改革了,出现了很多法案。例如,法国的《朗之万-瓦隆法》,英国1944年的改革,美国的《退伍军人权利法》,等等。但是在50年代之前,除了美国以外,即使是发达国家,中等教育都还没有完全普及。欧洲国家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也都没达到10%,都还比较低。但是到了60年代末,发达国家普遍都普及了12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超过了15%。所以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特别是苏联发射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一场教育革命。各国都非常吃惊,美国认为自己的教育落后了,于是出台了《国防教育法》,联邦政府投入41亿美元来进行教育改革。当时中学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核心,加强科学、数学、外语新三门的改革,编写了新的数学、新的物理、新的化学、新的生物教材。当然高等教育也进行了改革,主要是设备的改革,增加奖学金,扩大高等教育入学的名额,等等。这就是那个大发展、大改革的年代。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思潮兴起的年代。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我认为终身教育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教育思潮之一。编写《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委员会主席是法国前总理富尔。他说道,过去对终身教育的理解主要是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结合在一起的,现在不是了,现在进入了学习化社会,要将所有的教育都纳入到终身教育体系之中。在这方面,我国在1993年中央文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里才第一次提到终身教育,比西方落后了约三十年。这是第二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