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教育大革命”开始,是年5月,教育系教研室主任王焕勋教授被北师大党委派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担任校长兼支部书记。8月,我被王焕勋点名去当他的助手。本来是去帮助他搞“教育革命”,制定教改方案的,但随着工作的开展,王焕勋要求我留下工作。于是我被任命为北师大附中教学处副主任,一直到1962年8月才离开,在附中工作了整整4个年头。
1958年的“教育大革命”使师大附中的领导班子换了人马。除教导处主任蒋伯惠是原来的领导以外,校长兼书记王焕勋、副书记钱曼君、教导处副主任陶卫和我都是从师大调来的。当时蒋伯惠有病休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陶卫和我负责。陶卫负责高中和教学工作,我负责初中和班主任工作。
我当时年轻气盛,同时受到苏联教育中师道尊严的影响,对学生要求很严厉,动不动就要训斥学生,因此学生背地叫我“凶主任”。现在想起来,那时做了很多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事情。
1958年的“教育大革命”是在反右派斗争的基础上和在“大跃进”的背景下从教育大辩论开始的,大辩论的热点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红与专”的问题。1958年《红旗》杂志第7期发表了陆定一的文章《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于是在教育界引发了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大讨论。当时人们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否结合是无产阶级教育与资产阶级教育的分水岭。为了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生就不能只在学校读书,而是要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参加实际劳动,教学实习则是真刀真枪地搞生产。北京的密云水库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由清华大学师生动手设计建造的。1958年秋天,全国师生都参加到大炼钢铁的运动中,各校还办起了各种工厂、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