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京师教育论坛上的演讲(2011年4月23日)
2010年7月13日至14日,中央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温家宝都做了重要讲话,会后发布了《教育规划纲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而做出的战略决策,是对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
近年来,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从国内形势来看,今后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正如《教育规划纲要》所指出的,当前我国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和方法比较陈旧;教育体制机制僵化,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具备国际竞争意识、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高级人才少之又少,这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六项保障措施中,第一项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其中指出,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温家宝同志也曾经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教育家办学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