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刘力[1]
摘要:算盘和珠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在“三算结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珠算式心算”教学模式是我国现代基础教育自主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继续深入探讨这一教学实验的出发点是否成立、算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大面积开发儿童潜能的实验结果是否可信、融入数学新课程是否必要和可行等问题有助于加大改革力度,丰富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中国特色。
关键词:珠算式心算 教学实验 探讨
算盘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而计算能力是个体数学能力的基础与核心成分,“珠算式心算”则是一种独特的计算技能。在“三算结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珠算式心算”教学模式是我国现代基础教育自主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珠算式心算”借助内化了的“心理算盘”,在头脑中快速高效地进行复杂的数量计算。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省慈溪市以鸣鹤镇中心小学为代表的一批学校,积极开展了“珠算式心算”教学实验,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被誉为“神州风采,中国一绝”。此后围绕着这一实验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就实验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不同意见。本文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意见,不揣浅陋,提出有关这个实验的一些事实和理论来对批评意见作些分析,就事论事,供大家讨论参考。
一、弘扬民族文化发掘“珠算式心算”优越机制的教改出发点是否成立
曾有专家提出这样一些疑问:“珠算式心算”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机制还有优势吗?这样的教学训练会不会把儿童小脑袋压垮?那些名列前茅、技惊四座、珠算心算俱佳的“小神算子”会变成机器人吗?“珠算式心算”教学效益不高,划不来,这一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到底是否成立?本文认为,大量实例表明,质疑“珠算式心算”教学的优越机制的批评意见是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