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法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分为“激疑设疑、强化目的、合作探究”三个阶段。其中以合作探究阶段为重点,这一阶段又可分为“授法、探究、应用、小结”四步。本阶段主要以历史课本中《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一节为例说明。
第一阶段:激疑设疑
1.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学习时间
历史课上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师生零碎地一问一答,一篇完整的课文被分割得体无完肤,支离破碎。还常见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也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或目标过于庞杂,又没有足够时间保障,自主学习变为自由学习。学生能力的形成,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去学、去练。因此,教师要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现在教学中花去的多余的分析、谈话、提问的时间节省下来,还给学生支配,保证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识字、读书、交往、写作,让他们独立主动地学习。
2.鼓励学生质疑问题
学贵有疑,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发展并提出问题,可以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思维定式,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成为一个主动探索者,从而唤起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尽量充分地让孩子质疑问难,这样会给课堂调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一个明智的教师应该明白,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他的每一次质问,都闪烁着思维的光芒,包含着他在学习的旅途上创新追求的努力,教师应正确诱导,及时调节,科学控制,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于创新。
根据教学的要求,利用教材或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或由教师归纳学生关心的问题提出探究的课题。如在教学《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一课时,教师即从学生平时议论的问题入手,提出“一个发达的国家如果遭遇上了经济危机,有什么很好的措施呢?又会有哪些不好的措施呢?”的问题,使之成为探究的中心。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起探究的兴趣。这里,由于提出的问题关系到整个探究过程的意义和价值,因此,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实用性和解决的可能性。在教学中要求具有吸引力,以利于探究活动的准备。激疑设疑的时间一般要在新授前,占整个教学过程的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