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与国际趋势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将先后进入到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成为经济的核心要素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科技的发展和相应的文化发展,而科技和文化发展又有赖于高素养人才的培养,即教育的发展。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作为教育“工作母机”的中枢部位——师范教育体制成为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由于不同的时代对教育和教师有不同的要求,教师的养成也就有了不同的方式,在这样一个科技、经济和社会迅速变革的历史时期,教师的培养方式和师范教育体制也应当做出相应的变革。实际上,国际师范教育体制本身就是不断变革的,这一变革具有一些共同的趋势。
(一)教师培养方式与机构的历史发展
历史地看,教师养成方式及其机构都有一个明显的带有某种规律性的发展轨迹。
1.教师养成方式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模仿阶段”,即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在教育实践中模仿前辈(师傅)而习得教师技能的阶段。这时还没有培养教师的专门机构。第二个阶段是“教师职业专门培训阶段”,即师范教育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师主要是对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通过师范教育的专门职业训练培养出来的。现代学校的教师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方式是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工业革命推动下的普及教育对大量合乎教师职业规范人才的社会需求的产物。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以及现代国家的形成是普及教育的社会动力,而普及教育则是师范教育发展的直接社会动力——普及初等教育推动了中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普及中等教育推动了高等师范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第三个阶段是“教师职业证书阶段”,这个阶段培养的教师大多具有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历,在大学本科阶段,大多是在大学文理学院学习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尔后再修习相应的教育课程,习得相应理论的和实践的教育知识和教育技能,通过教师职业证书考试,尔后成为教师。当代发达国家的教师培训工作已进入或正在进入这个阶段。发达国家师范教育发展的这个阶段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提高和加深未来教师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水平;二是加强和加深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实践能力的训练,并把这些培训提高到“大学后”的水平。其基本培养模式是,文理学科的科学文化素养的教育改为主要由大学文理学院负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仍主要由师范学院或大学教育院系负责。在一些发达国家,高师教育机构已经让出了文理学科的培养职能,退守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培养职能以及其他各级教育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职能。学习者在完成这两部分课程的学习之后,通过考试取得教师职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