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二节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字体:16+-

[相关链接]

践行教育人道主义的教育家

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不仅是教育人道主义的提倡者,也是践行者。孔子堪称教育人道主义的楷模。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自己毕生精力和智慧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最早提出“有教无类”思想,认为人不论贵贱、贫富、长幼、华夷、智愚,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从而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开启了平民教育之先河。他还以“仁爱”之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培育了三千弟子,贤者七十有二。可以说,孔子的“有教无类”“仁爱”思想是教育人道主义的发端。

人民教育家、留美博士陶行知放弃高官厚禄,打赤脚、穿草鞋全身心地投入了乡村教育运动,在更高层次上推行和实践了教育人道主义传统。他把他人道主义的目光投到长期没有受教育权的穷人、女子身上,提倡女子教育,推行平民教育,倡导乡村教育,把当时社会地位最低的女子、穷人当人看,使他们有了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他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立足当时的现实社会,把培养有尊严、有价值、有能力的人——能立足社会又能有益社会的人——作为毕生奋斗的目标;他开创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他改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使教师走下高高的讲台,放下师道的尊严,建立平等式甚至互学式的师生关系——合乎人道、人性的师生关系。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践行教育人道主义原则上为我们树立了楷模。正像李镇西老师所说:“和一般的教育家不同,苏霍姆林斯基不是以‘学者’或‘研究家’的身份去冷峻、客观、孤立地研究教育,而是充满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自己的一腔**洒向他的每一位学生。他的深情的目光首先对准的是个人的心灵而不只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或手段,他一生所关注的始终是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这就使他的教育境界远远超过了一般侧重于研究教育技术的教育家,而使教育真正进入了人的心灵的宇宙。而且,苏霍姆林斯基在表达他那些充满人情味的教育观点时,所用的语言也是既充满坚定信念又亲切温馨甚至不乏诗意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