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名家谈成长

2002年,我用上了幸福这个词眼

字体:16+-

——对于幸福于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当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我把这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称之为“诗意”。

——教育是一片海。在这里赶海,不必以扭曲自己、改变本色为代价,且能收获几朵浪花,几串彩贝,几行足印。我愿用我生命的绿色,去调和这一片蔚蓝!

这是我的《幸福教育随想》,它出现在我加盟翔宇教育集团之后的日记里。

2002年前夕,在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与现实斗争之后,我和我的两位同事加盟民办翔宇教育集团。在翔宇,我用读书滋养底气,用思考带来灵气,用实践造就名气,拥有了一份自由的呼吸,感觉到人生进入了一个快车道。

到翔宇之后,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在教育中发展学生的精神,洗礼他们的灵魂,点燃他们的思想。我提出三句话:让学生学会感动,让学生学有思想,让学生学出意义。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就是感动的意义。罗曼·罗兰说,30岁——有人才开始,有人已经死了。这就是思想的价值。存在主义大师尼采说过“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这就是意义的作用。

到翔宇之后,实践让我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在阅读教学中定位“读—解—悟”,在写作教学中定位“学—思—创”,开始探索“专题式语文学习”:《感悟亲情》《善待生命》《重返历史》《神游未来》《亲近大师》《超越自我》。我在教室布置发表栏,在课堂设立演讲坛,在学校成立学生出版社,鼓励(甚至是鼓动)学生亮出观点,发表见解,形成思想。我借用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弗兰克博士的“logotherapy”(意义治疗法),利用日常生活中纤弱的细丝,为我班上的每一位学生编织出意义和责任,找到“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