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我有幸调入吉林省永吉县第五中学教高中语文。此前,我教过高中俄语、初中政治,担任过中心小学的“二把手”,唯独没有教过语文。而我当时的学历,仅仅是读过两年高中的“早产毕业生”。我没有读过师范,也没有拜过师傅,我的语文教学,就是在听过语文组内所有老师的一节课后,便奋不顾身地开始“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
那时,我的全部教学内容就是《教学参考书》搬家:先搬到我的教案上,再搬到教室的黑板上,再由学生搬到自己的笔记上,最后当然是搬到大大小小的试卷上。我的唯一教学方法就是“满堂灌”“填鸭式”,除了讲还是讲,忠实继承了韩愈的“师说”:“传道授业解惑”,以教师为中心。
唯本至上,唯考是图;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这种教学使我变成了十足的“讲课机器”。“机器”的优势在于马力大、速度快,而它致命的缺陷在于没情感、没灵魂。“教参”至上,教师的头脑何在?师道至尊,学生的见解何待?分数至优,全面的素质何论?“机器”,是人制造的,用来为人服务的;如果人类自己异化为机器,那岂不是莫大的悲剧?
然而更为可悲的是,我对自己这种“匠气”足、“人味”少的“讲学”,一直自我感觉良好:自信而自赏,自赏而自负。记得有一次教务主任巡视晚自习,发现我还在教室里口若悬河,便把我叫到门外,严肃地批评我:“你怎么还在讲?要给学生多留点自学的天地!”我反唇相讥:你知道我在讲什么?你知道我是怎么讲的?只要学生喜欢听,我就是要讲!直噎得领导答不上话来。
在漫长的13年内,我就这样自负地“讲”着,“填”着,“灌”着,结果如何呢?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可是学生却越学越死板,老师也越教越狭隘,高考成绩也没有突破。后来,是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仿佛当头棒喝惊醒了我,我终于从心底里爆出一声:再也不能那样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