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命为语文教改的“过河卒”,是从1993年的“改良”开始的。战战兢兢,“摸着石头过河”,只敢在统编教材上开一个小口,增补些唐诗宋词鉴赏。可验收的成果却格外喜人:我班75人中有29人自选以旧体诗的方式写命题作文《窗中画》,平均成绩竟达85分!“推轩清风至,檐下燕子鸣。探身欲抚画,我已入画魂。”——这首代表诗作更赢得验收专家们的击节叹赏!
即使粗浅的“改良”也使我确信:只要不是“挂羊头卖狗肉”,教改就绝不会“误人子弟”,就一定能赢得“素质”与“分数”的“双赢”。从此,我越过楚河,不再回头。
1996年,我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突破统编教材的束缚,开创了创造性阅读课:把余秋雨、余光中、周国平、王小波引入课堂,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开创《东方时空》感悟课,我让弟子们成了“东方之子”的追星族:“东方之子,从前我羡慕你,如今我学习你,将来我成为你”。开创“做人”走进“作文”的班会感悟课,我让弟子们把“心动”“笔动”“行动”统一起来,写出“纯天然”“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作文”。“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我把语文奠基在“人”上,我让教学充满了诗意。
1998年7月28日,吉林省“语文素质教育现场会”上,我的那节观摩课是研讨弟子们推荐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那节课的开场,不是师生例行的问候,而是弟子们为衷心爱戴的师娘默哀一分钟……这节课天缘巧合地成为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知道的对亡妻的悼念——她和我一样,也属猪,也很特立独行:在我还是“黑五类”人人避之唯恐不远的时候,她硬是以“舍得一身剐”的勇气嫁给了我,然而在扶助我攀上辉煌的教坛高峰之后,她却默默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