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庆幸,在小学遇到了张敬斋老师;在中学遇到了李晓旭老师。张老师使我有了许多爱好,对许多学科产生了兴趣;李老师则使我有了梦想和追求。
在小学里,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好的老师——张敬斋。张老师刚来到我们村小时才18岁。他的字写得好,课文朗读得好,画儿画得好,京胡、二胡拉得好(二胡是他自己做的),歌儿和京戏唱得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态度好。我脑海里留下的全是张老师的笑脸和那特有的爽朗的笑声。
进入三年级,张老师要我们每天写一篇大字。开始是“写仿”(即“仿影”),张老师给我们每个学生写一幅字,我们把纸蒙在上面描。什么时候老师写的字模糊了,老师就再给我们写一幅。到了四年级便“临帖”了,多数同学临的是柳公权的“玄秘塔”,一直临摹到六年级。大家都努力争取得到张老师的红圈,谁要能得到双圈(写得较好的字,张老师给画两个红圈),那简直是莫大的奖赏,会一蹦三尺高!有一次,我有两个字得了两个红圈,激动不已,把它寄给了在徐州工作的爸爸。张老师喜欢写字,他经常给我们讲欧、颜、柳、赵四种字体的风格。
忘不了张老师给我画的一张奖状。那时农村条件差,奖状都是张老师画的。一次期末考试,我语文成绩突出,张老师发给我一张奖状,奖状上面画了一只展翅欲飞的小鸟,并写了一句鼓励的话。我把它捧回家,妈妈笑,奶奶、爷爷也笑。爸爸远在徐州,如果看到了,肯定也会抿嘴笑。
忘不了张老师在我作文本上画的许许多多的红色波浪线。有时候,一篇作文几乎都画上了波浪线!真的全篇都是妙词佳句吗?哪里!那是张老师的期冀和鼓励!每条波浪线,都拉近了我与书和作文的距离。
忘不了张老师教我们拉京胡、唱京戏。从小学三年级我和京剧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京剧给我的太多太多。在张老师的影响下,我还喜欢画画儿。班级的壁报上,经常贴着我的画儿。春节,别人家贴的都是买的年画儿,而我家贴的都是我自己画的。我最喜欢画戏剧人物和花卉。戏剧人物画得最多的是关公、包公,花卉画得最多的是牡丹、荷花、**和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