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与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生产函数法
传统西方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靠两个因素起作用:一是资本(包括土地)投入的增加,二是劳动投入的增加。根据这一理论,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P.H.Douglas)和数学家柯布(C.W.Cobb)提出了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又被称作生产函数法。一般情况下,若经济的产出是Y,有i个生产要素X1,X2,…,Xi,则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式中,t为时间变量。为了简化模型,在诸多生产要素中可进一步选择其主要因素,通常认为资金K和劳动L是最主要的因素,这样式(3-1)可简化为:
这就是用于测量资金、劳动、技术进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一般形式生产函数。技术进步因子用A来表示,经常采用的生产函数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式中,A代表技术进步;K代表资金;L代表劳动(可用人数或劳动时间表示);α为资金的产出弹性,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金增长1%时,产出增长α%;β为劳动的产出弹性。在分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可把式(3-3)改写成:
式中,E表示教育因子;γ表示教育的产出弹性。或:
式中,Q表示教育与培训经费投入;R表示科研与设计经费投入;γ表示教育产出弹性;δ表示科研与设计产出弹性。或:
式中,E表示教育因子。式(3-6)的含义是教育的作用相当于劳动力人数L扩大E倍。
1990年,美籍华裔学者刘遵义(Lawrence J.Lau)等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对1960—1985年58个国家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后发现:教育对总产出有很大贡献,就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份增加1年,可使国内生产总值提高3%;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教育的起始水平越高,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越大;教育的经济效益可能存在临界点,一般至少需要4年以上的教育才能达到读写算的最低水平。因此,教育起始水平只有超过平均受教育年份4年这个临界点,才能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益。[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