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文化构建的人性基础

第三节 人类生命最优与教育追求

字体:16+-

(要点)人类每个生命个体追求生命最优,必须建立在人类生命群体追求生命最优的基础上才能够长久;而人类生命群体要实现追求生命最优,必须通过人类生命个体追求生命最优得以实现。

追求按教育本质办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抑或是每位公民对教育最基本的态度。不要超越教育本质或教育目的去赋予教育某些短平快的功利价值。

人类个体最优与群体最优的关系

(观点)社会化大分工无疑促进了人类教育的发生与发展,同时,进一步彰显了人类生命个体或群体本质属性赋予教育价值的追求。教育的本质(目标或目的)是让人类生命个体或群体追求生命最优或实现幸福生活。

大家知道,人类生命群体是由一个个人类生命个体组成,而人类生命个体的本质属性是在追求生命最优(已经讨论)。那么,人类生命群体是否也在追求生命最优?人类生命群体追求生命最优与人类生命个体追求生命最优是不是完全一样呢?呈现着怎样的关系?下面作简要的讨论。

没有人类生命个体,就不可能有人类生命群体。如果逆向思维:没有人类生命群体,也就不可能有人类生命个体的存在。或者说,人类生命个体的存在,必须建立在人类生命群体存在的基础之上。从这两种表述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组成人类生命群体的众多个体中,如果某个或极少数(相对种群个体)个体不存在,不会对人类生命群体是否存在构成威胁(否则这个种群将灭绝)。对此,要确保人类生命个体的存在,必须确保人类生命群体的存在。因此,每一个人类生命个体,都要成为人类生命群体的正向关系,至少不能成为人类生命群体的负向关系,否则,必将被人类生命群体所淘汰。

如果假定:人类每个生命个体对人类生命群体都不成为正向关系而只在于追求自身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最优,那么,势必存在生命个体之间不择手段的、不顾其他生命个体的存在而进行残忍竞争。竞争的最终结果,理论上只能剩下人类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这一个生命个体也必将走向灭亡,人类生命群体结束。然而事实证明,人类生命群体不仅没有结束,而且人类生命群体整体上趋向于生命最优化,即人类生命群体追求生命最优。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