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文化构建的人性基础

后记

字体:16+-

马丁路德·金说:“我有一个梦想……”我想说的是:“我有一个愿望……”

这个愿望就是,若有可能,一定办一所学校,用以验证理想教育文化的可行性。因为,虽然理想教育文化来源于本人三十多年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与思考,但在梳理、抽象、加工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一厢情愿的理想化现象。何况“经验”总是过时了的历史记录。所以,依据“经验”而形成的理论构想,更需要在实践中验证与完善。

能否办一所学校,毕竟是未来的事情,当然,也是一个未知数。愿望不落实,总是愿望。法国思想家、教育家让-雅克·卢梭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建立了《爱弥儿》[1]学校,实现了理想的教育情怀。虽然,可能做不到像卢梭那样建立《爱弥儿》学校,但是,仍然可以效仿卢梭,学习卢梭,至少在呈现方式上学习卢梭,把理想教育文化涉及的重要组织——学校、政府、社会的理想教育文化模型,宏观地、纲要性地、简略地勾画出来,以方便更多读者理解理想教育文化的内涵,也可作为理想教育文化轮廓最简略的素描吧。

在素描之前,值得强调的是,学校教育完成之后,生命个体就将进入社会组织,即我们的教育完成之后,生命个体就初步具备“最佳公民”要素特征,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由此,不管哪一阶段的教育或教育倾向,始终要围绕“最佳公民”要素特征进行。因为它是生命个体追求幸福生活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要素。如果我们有这一基本共识,那么,不论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专门学校还是大学及研究生教育,我们都可以用这一基本的教育原则和理念,进行教育设计。当然,这一基本原则理念,也是在理想教育文化总要求之下的。

学校

前面,在讨论学校范畴时,着重关注了学校教与学方法的讨论,没有从理想教育文化整体的角度,关注学校的职责。所以,这一部分侧重说明理想教育文化在学校组织中的整体呈现。但是,由于学校组织是包含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大学等不同年龄、不同教育倾向的教育组织,所以,只是相对宏观地给予概要性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