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人类生命个体本质上与其他生命个体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于人类生命个体与第二结构系统要素作用后,一是形成了人类特有的历史经验关系记忆的关系结构及其丰富的现实经验关系记忆的物质基础,使工具使用、语言、思维、创造等成为可能;二是储存了人类现实经验关系的记忆,使人类的学习变为现实;三是构建了能动的人类社会关系体系,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属性。
前面讨论过生命的本质属性——生命四原则。因此,人类在具备生命四原则的基础上,区别于其他生命个体的属性,或者说,人类生命个体具有的而其他生命个体没有的属性特点是什么呢?按照第一章第四节的讨论,只要清晰构成人类生命个体结构及其物质与第二结构系统要素的关系建构,或者说清晰与其他生命个体结构系统及其第二结构系统要素关系的差异,就能较好地认识我们人类自身。
为把此事说清楚,就要较系统地考察生命个体结构及其物质特点。大家知道,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对生物界划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为研究方便,我们把生命个体按照大类划分为植物、动物两类,因此,这里主要讨论植物和动物生命个体的结构与第二结构系统要素关系建构的特点,并以此做比较说明,在比较中认识人类生命个体自身的本质属性。
植物与动物的结构特点
(观点)生命系统自身与第二结构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获取生命个体活力及其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与能量,将生命个体不需要的“废物”排除生命个体系统外,回归第二结构系统中。如此循环往复,构成生命与非生命的世界。生命是能动的关系产物。
1.植物的结构特点
植物生命个体在历史关系的建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体征特点,由于植物种类众多,仅以被子植物为例。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根,是植物长期与大地环境因素建立关系态,形成对植物起到固定作用并吸收土壤中物质养料,供给植物体本身结构体系要素生长的需求。但是,植物的根不能长期离开其自身与大地土壤建立的关系态,即植物体器官——根,与植物体第二结构系统要素——大地土壤,由关系态转化为暂态时,其时间与空间有其阈值。超过此阈值,即植物体器官——根,缺少物质的供给,根的活力减退,生命结束。植物体缺少器官——根物质的供给,活力减弱,直至生命结束。因此,当植物靠外力发生移动时,如果植物无法与土壤建立关系态,或即使建立关系态,但土壤要素发生变化,植物与土壤关系态亦发生变化,根的生命个体亦受到影响。因此,植物的根与其对第二结构系统要素的作用,在范围上有其局限性,即决定植物体本身与第二结构系统要素数量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