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学概论

第三节 德育的主要理论

字体:16+-

学习目标

了解七种主要的德育理论。

德育理论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在对传统理论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发展到今天,是众多教育家和思想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杜威的经验主义道德教育理论

杜威从批判传统道德教育低效开始,认为传统的道德教育只是讲授一些抽象的“关于道德的观念”,学生只是熟记一些道德名词概念,却不能理解背后隐藏的含义。因此,杜威主张教师和学生通过探究、商量、讨论的过程,达成学生形成道德观念的结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现实情境和两难问题,激发学生的讨论与思考,从而提高学生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的水平。

杜威的经验主义道德教育理论,主要根源于他作为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杜威认为,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儿童的社会化。他的这些主张在德育上同样体现出来,所以,他提出了社会化的德育方式,力求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协作精神和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校生活成为社会生活和儿童生活的结合点。具体来说,杜威的“在做中学”主张道德源于经验,只有从经验中获得的知识才具有道德意义,实施德育的方式应当是活动式的,而非灌输式的。

二、威尔逊的道德认知分析理论

约翰·威尔逊是英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和道德教育理论家。威尔逊的道德教育哲学,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道德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威尔逊认为,传统的说教、训诫道德教育模式将固定的、具体的道德规范和美德观念灌输给学生,是道德上的“洗脑或灌输”。由于威尔逊强调哲学的分析和人类理性在道德、道德教育及其研究中的作用,他的理论又被称为“道德教育的认知分析理论”或“理性功利主义理论”。他强调,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儿童一系列道德能力(道德要素),使其能够独立地面对和解决道德两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