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全面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构成,理解内容与育人目标实现间的关系,发展综合关系思维;对班主任工作的过程特征与方式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为之后的实际工作形成良好的认识基础。
一、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所有的学科教学都会有清晰的内容结构,但班主任工作的内容结构长期处于凌乱无序的状态中。如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等,都是育人目标的具体化,但却不是直接的内容构成。以下我们从六个方面阐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一)班级岗位建设与学生干部培养
岗位是班级生活中承担相关责任、为群体服务的相关工作的概括,包括纪律、卫生、日常交往,也包括活动开展、组织建设,其类型有服务岗位、管理岗位、学习岗位等。而一旦进入正式组织层面,就有了“学生干部”这一特殊岗位。其特殊性不仅在于这是正式组织生活中的领导岗位,而且在于这是由于中国大班额的特点而出现的、具有全国普遍意义的学生岗位,且在中国中小学内有着较长的发展史和变革的迫切性。
岗位工作是最基础的群体生活的构成,其实践可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到学生的学校生活结束。
岗位启蒙:核心价值在于唤醒学生的群体生活意识,帮助学生理解群体生活对个体责任的召唤,引导学生启动对班级岗位的发现、设置与命名,创生学生个体新的班级角色。对于当前独生子女为绝对主体的学生,这很可能是他们接触的第一类社会性责任,是第一次体验,班主任要让他们参与、发现、思考与表达。
上岗教育:核心价值在于确定职责,确定具体岗位与个体的关系,并使之成为群体内都知晓的内容。岗位启蒙往往是针对个别的岗位进行,目的在于形成示范效应,为大规模的设岗、上岗做准备。进入群体的岗位设置阶段后,班主任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条件和岗位的要求,自主判断、选择,甚至通过竞争的方式,形成更多学生乃至于每个学生能够承担的岗位。班主任可以在初期鼓励学生分别竞岗、独立上岗;随着岗位职责的增强和活动频度的增加,会逐步出现一人多岗和多人一岗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