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如果不研究道德哲学的问题,那么我们就无法回答“道德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实际上,道德与其他的社会内容有很大的不同。为什么呢?一个社会所具有的道德实践,它往往是跟这个社会的教化实践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如果要看道德教育,它的任务是如何在人的心中建起一个高贵的品质,它如何培养人的一种道德习惯和能力,培养人的道德判断力,培养人的道德意识和品格,引导人过值得过的生活。如果我们分析道德的话,一个社会道德的设置,它的目的其实并不是来控制人,也不仅仅是建构一个有秩序的社会,更重要的是如何来树立起一个有德性的人,也就是说如何树立起一个人心中高尚的品质。
(一)道德关心的是个人的品格以及社会的风尚或者说是精神气质
道德关心的其实是个人的品格以及社会的风尚或者是一种精神气质。道德哲学所关心的是个人的品格以及社会的精神风尚的一种建构原理。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来,它与道德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与道德教育哲学是一致的,道德与道德教育的目的是相通的。那么从个人来说,我们可以看到个人的道德。比如个人道德理想、道德情操、道德信念、道德情感以及美德,等等,这是一个人精神品格的组成内容。
如果从社会道德的角度来看,一个社会的道德风俗、道德风尚、道德信念和道德价值观,也就是说一个社会推崇什么、向往什么、信仰什么,等等,这两方面都是面向人的一种精神生活的建构。所以我刚才说的道德,它与道德教育的目的是相通的。为什么说道德哲学或道德教育要建立在对一个人的精神品格的关心上呢?为什么要建立在对社会的道德风尚的关心上呢?因为伦理学和道德哲学最关心人的生活。我们知道有个哲学家叫加缪,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里面提到一句话:“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为什么是谈自杀呢?加缪是哲学家不是心理学家,这是因为自杀面临着一个严重的生活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因为哲学家关心的生活不是生活是否富足,他关心的是生活是不是值得过的问题。有一部分自杀的人,是因为觉得他的生活不值得过了,所以自杀了。我们知道,诗人海子,还有很多人,他们绝对不是生活中面对了什么样的困难或障碍而自杀的,而是因为他们生活的意义在他们看来无从寻找。像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余虹,他在自杀之前,我看到过他在《南方周末》发表的一篇文章,说人有两种庇护,一种是精神庇护,是在人的灵魂领域里面去寻找的;另外一种庇护是人的现实生活的庇护,是要在人与国家的关系中去寻找的。他分析说我们中国人,两种庇护都是缺乏的。我们一方面在国家与我们的关系里面,国家没有为我们提供一种健康生活、健全生活或自由生活的庇护;在精神生活领域里面,我们缺乏像西方那样一种宗教的支持。我当时还真的以为余虹教授解决了他生活的问题,因为我与他有过一段交往,但是没过多长时间就得到了他自杀的消息,这是非常令人悲伤的事情。所以说,哲学家关心道德问题,关心道德哲学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关心生活问题。什么样的生活是值得过的生活?这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