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理解班级的发展过程及其存在的必要。
从昆体良到夸美纽斯再到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教育思想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们都论述了班级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当教育国家主义深入人心,教育制度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班级成了学校中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正如帕森斯所说:“无论是学校体系还是学生个人都把班级视作正规教师‘事务’实际进行的场所。”[1]
一、班级建立的哲学基础
(一)人的社会性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认为,人的本性之一便是“自然合群性”,“人的这种本性必然把人们导向社会生活,而人生来要生活在社会里。因为基于这种人性,必然产生自由要求,即要求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本性,而要使这种本性能不受阻碍地得以表现,就需要社会组织。”[2]
在这里,社会性只不过是人的理性的另一种表述而已,理性要求自由,而社会是自由实现的必要条件。所以人需要群体生活。霍尔巴赫(Paul-Henri Thiry Barond’Holbach)说:“社会对于人的幸福是有益的和必需的,人不能独自使自己幸福,一个软弱而又充满各种需要的生物,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他所不能提供的援助。”[3]人比不上狮子的凶猛,不具有牛马的力量,也没有猴子的灵巧,是弱小的动物,但人有社会生活的需要,在社会中,人能得到单个人所无法取得的援助。爱尔维修(Claude Adrien Helvétius)说:“人为了养活自己,或者为减少自己对狮子、老虎的恐惧,必须与别人联合起来。”[4]可见,他们都从人的需要谈人的社会性,认为有一种自然倾向,这就是需要,它使人走向社会。我们认为,人的需要,其产生和发展都是基于人与自然界、人与人的关系及其联结所提供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活动。没有这种社会环境和社会活动,需要也不可能产生和满足。这里,他们颠倒了两者的关系。因为不是需要产生人的社会性,而是社会的人产生需要,需要只能从社会中产生,在社会中满足。“百科全书派”的狄德罗(Denis Diderot),坚信人生来就是要在社会中生活,因为人按照理性行动,就必然渴望与其同类共同生活,不会只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