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背景:
2006年,台湾地区四年级学生参加“国际阅读素养调查”(全称为Progress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PIRLS,以下简称PIRLS2006)。PIRLS2006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IEA)主办,每五年进行一次。2007年11月29日,台湾“行政院”科学委员会发布“台湾四年级学生参加国际阅读素养调查结果”,该调查结果指出:“学生整体平均值在45个参与调查国家(地区)当中,排名第22,表现中等。跟数学、自然科学等学科能力相比,台湾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仍待加强。”
PIRLS2006结果出来以后,台湾地区许多阅读教育专家、老师开始反思。李玉贵老师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说明性文本阅读教学有待加强”的观点,而我也在反思大陆的小学语文教学,对说明文的重视程度也不够,由此促成了这次简短的访谈。
访谈内容:
1.教材中,说明性文类较少,类型单一,真实性与功能性不足
蒋军晶:
李老师,您好!我发现PIRLS2006的八篇测试文章中,有一半是说明文。例如《南极洲》,例如《寻找食物》,例如介绍航天员如何合作穿上宇宙飞行服工作的《太空漫步》,例如介绍冰岛习性特殊鸟类的《小海鹦鹉之夜》。据我了解,这些说明文的问题很多孩子解答得并不理想,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教材中,说明文的篇目相对来说偏少,孩子们平时接触说明文的机会不多?大陆存在这种情况,在一些公开教学的场合,很少有老师会选择执教说明文,老师们都倾向于选择一些情感特别浓郁的文学类文本,台湾地区有这种情况吗?
李玉贵:
确实,我也深有同感。教材中,说明性文类较少,类型单一,真实性与功能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