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堂打磨

一次作文教学的深度实践及思考——从一堂“失败”的想象作文课说起

字体:16+-

五汉教育工作室

自蒋军晶在浙江省首届写话与习作研讨会上执教了《沙漠探险7日谈》这堂作文课以后,一直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一堂失败的作文课;有人认为这是一堂富有创意的至少可以找到10个研究点的作文课(特级教师施民贵语),还有很多听课老师在这堂课的基础上自发进行了后续实验。杭州五汉教育工作室的老师就此情况专门开展了讨论。下面是研讨记录:

◇很多老师听完这堂课以后,最深的感受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起、承、转、合”,不像一堂课。更直接地说,这堂作文课没有完成“激趣指导—学生习作—评价修改”这样一个基本的作文教学流程,从这个角度说,这堂课因为太有悖于常规而难以让听课老师接受。

◇难道作文教学必须是以40分钟的“课”的形态出现吗?我想它可以是弥散在日常教学当中的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其实《沙漠探险7日谈》这堂作文课只是一次融合研究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的中期交流,只是整个作文教学课程的中间一个点,它开始于一星期前,可能要结束于一星期后。中间还需要老师“见缝插针”地和各个写作小组交流、讨论,当然也包含着督察。如果我们对《沙漠探险7日谈》这堂作文课有这样一个基本认识,我们就不会简单地以它不像一堂“课”而去否定它。

◇其实,如果我们把作文教学的周期、边界一味缩小,最后将教学的周期规定成一节课两节课,那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人为地自我限制,就不可能进行有创意地深度实践。

◇是啊,现在很多老师近似于约定俗成地将1节课或2节课作为一个写作指导周期,在这个周期内,必须完成“激趣指导—学生习作—评价修改”这样一个作文教学的基本流程。这种“作茧自缚”的自我约定使得我们的作文教学几十年来一直围绕“游戏、表演、实验以及话题作文教学”作精细地改良,而没有开拓性的实践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