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班级读书会”研讨会上,我以“新手上路”的心态连续尝试开展《夏洛的网》《草房子》《蓝色的海豚岛》《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不可思议的故事》等儿童文学经典的班级读书会。这几次班级读书会,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教学策略都以“聊”为主。作出这样的选择一是客观上需要这样做,二是主观上想这么做。
先说客观原因,按理说,师生共读一本书,是一个时间跨度较长的持续的过程,围绕整本书的赏析、讨论是其中一个顺其自然、顺理成章的环节,但是,这几次班级读书会我都是即时和学生见的面,我对学生读整本书的程度、水平不甚了解,在极短的单位时间内,要设计一些有创意的教学活动,例如通过“读书记录表、读书汇报单”深入讨论有一定难度。而“聊”则不需要作太多的前期准备,“嘴”是老师最原始也是重要的,用得好的话也是最有效的教学工具。
再说主观原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本书:《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说来听听”,特别喜欢口语化的这四个字。我一直在课堂上追问学生“为什么”,如果你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你会觉得这种追问会给人一种紧张感甚至胁迫感,你不敢轻易发言,因为你会觉得老师正在迫切地等待一个正确答案,而你对自己想说的毫无把握。“说来听听”,话语本身营造的是一种轻松随意的氛围,让人感觉老师很在意很尊重你的意见,“说来听听”,是一种多面向地打开。后来又得到一本书:《童书三百聊书手册》,有“说”有“听”,不就是我们所说的“聊”吗?“聊天”的“聊”。“聊”真的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吗?俄国学者维高思基认为,语文学习是需要透过社会互动来达成的,在学生跟老师、同伴的交谈与讨论中,会逐渐受到老师或同伴的影响,进而刺激、提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