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教学的讲授艺术,是指老年大学教师运用精确、生动、流畅的口头语言,辅以板书、电子课件等文字符号及眼神、手势、表情、姿态等体态语言,向老年大学生阐释、分析、论证概念、原理,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技能要领,引导老年大学生把握概念、原理和操作技巧的本质属性及基本要求,达成师生间知、情、意相互交融的一种教学艺术。
讲授艺术首先是口头语言运用的艺术。但是口头语言运用的艺术不等于讲授艺术的全部,教师个人的讲授技巧亦仅仅是讲授艺术的一部分。我们所理解的讲授艺术的技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语言、教具、板书、动作、表情等各方面的协调运用,以表现出教学语言符号的音乐美、教学图像信息的图画美、教师仪表情态的教养美、课堂教学组织的条理美、处理突发事件的奇异美等;二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诗歌艺术、演讲艺术等各种艺术技巧的多方借鉴。比喻、联想、暗示、提示、夸张、拟人、排比、对比、设疑、悬念、引趣、反复等眼花缭乱的技巧,都将在教学中找到用武之地。[1]
一、老年大学教学的讲授艺术的特点
讲授艺术具有多重特点,主要包括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和情趣性四大特点。
(一)创造性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无论是讲授内容的处理、讲授方法的选择、讲授方案的设计,还是讲授过程的组织、讲授活动的实施、讲授技巧的运用,都可以成为讲授创造的广阔天地。艺术最忌模式化,讲授也最怕呆板。如果教师没有创造性,只能成为“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的教书匠;同样,讲授离开了创造,就会变成刻板的模式化训练或单调的照本宣科。
讲授中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的创造性加工和处理。这要求老年大学的教师不仅要深刻理解、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更要根据教学目的、老年大学生的学习需要与能力、教学情境与条件等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加工、再创造,从而设计出既与教材并行不悖、相辅相成而又能体现讲授之新意和特色的讲稿,完成从教材到讲稿的创造性过程,然后通过恰当的讲授方式把课有效地“讲”出来。这个过程不仅是教师在教材基础上的再创造活动,也正是教师之所以还要讲授的全部价值之所在。在老年大学,很多科目是没有教材的,更需教师在收集、整理、熟读相关教学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符合老年大学生学习需求和特点的讲稿,以便顺利展开课堂讲授活动。二是表现在保持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动态平衡。“当教师通过讲授传输信息时,还有两个活动着的舞台。一方面是学生对信息的接受、识辨、再生、储存与输出;另一方面是教师根据反馈调节信息的速度、强度、顺序、容量等,这两方面组成一个生机勃勃、瞬息万变的世界。讲授艺术的创造性就在于能够对师生活动的全过程实施及时而有效的控制,使系统达到逐步优化的动态平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