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两百万岁的自性:自愈的核心秘密

尾声

字体:16+-

在梦心理学的历史中,以下两种观点之间一直充满了冲突,一种观点认为,梦是具有丰富意义的交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梦是脑生理活动的毫无意义的残渣。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写道:“人们经常把梦和‘人的十个手指’相比,这个人对音乐一无所知,面对钢琴的琴键他感到无从下手……使用这种明喻以及对梦持有类似观点的人,通常都是严谨的科学派的代表。按照这种观点,梦是一种完全不可能解释的东西;因为一个对音乐一窍不通的人,他的十个手指怎么能够弹奏出一首美妙的乐曲呢?”[1]

这种态度在诸如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和葛莱姆·米其森(Graeme Mitchison)◎弗朗西斯·克里克(1916—2004)是英国分子生物学家、生物物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因发现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而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83年他和其同事葛莱姆·米其森提出,梦不过是生活中多出来的残渣。根据他们的假设,做梦时的大脑相当于垃圾车,专门收集人脑在清醒时丢弃的垃圾,再将它们倾卸掉。就像所有破旧的垃圾一般,梦最好也能被遗忘掉。这种观点受到后来一些研究梦的学者们的批评。这类当代梦科学家所如此喜爱的类比中也存在着,他们把梦比作从计算机中清理出多余的信息。这种假设曾在学术杂志上受到极大重视,但它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19世纪80年代,W.罗伯特(Robert)◎W.罗伯特是德国汉堡的物理学家。1886年,他指出,人在一天的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接触到无数的信息,必须经过做梦把这些信息释放一部分,因此,提出了其著名的“做梦是为了忘记”的理论。就提出过这种观点,他把梦描述为“躯体的一种排泄过程”。罗伯特写道:“一个被剥夺了做梦能力的人,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变得心理错乱,因为有大量尚未完成的、未消耗完的思想和表面印象会累积在他的头脑中,那些本应作为完整的整体而同化到其记忆中去的思想,会因为其容量有限而发生窒息。”在对罗伯特的观点进行总结时,弗洛伊德把梦描绘成“心灵的清道夫”。[2]我们可以把这种观点描述为像噬菌细胞(phagocyte)那样的梦的理论(吞噬细胞负责清除输送血液中的那些有毒物质的白细胞)。当我们读到这些作者的观点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想象到,他们都受到了《医生的两难困境》(The Doctor's Dilemma)这出戏剧的影响,在这出戏中,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萧伯纳(1856—1950),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1925年因其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令人难忘地把所有的职业都描述为“针对外行的阴谋”,而且提出了一种医学上的狂热断言:“对于所有的疾病来说,归根结底只有一种真正科学的治疗,这就是刺激噬菌细胞。”当人们开始用科学的观点对待所有的梦时,许多当代的研究者似乎也都持有相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