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诸如此类的原型是不可知的,那么,它们的存在就只能从它们的表现形式中推断出来。使心理学家们最感兴趣的表现形式,就是在生命循环过程中原型所引起的那些典型的人类属性——在任何地方的人们当中都会出现的类似的思想、意象、神话传说、情感和行为模式,不论他们的阶级、宗教信条、种族、地理位置或历史时代如何。
荣格写道:“虽然正在变化的生活情境必然会无限多样化地出现在我们的思维方式中,但它们可能的数量绝不会超过某些自然的限制;它们陷入或多或少的典型模式之中。这些典型模式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它们自己。无意识的原型结构相当于事态的平均趋势。可能在一个人身上发生的改变并不是无限多样的;它们是某些经常发生的事件的变式,其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当某一种令人痛苦的情况出现时,相应的原型就会在无意识中群集起来。由于这种原型是超自然的,意即具有某种特殊的能量,它将把意识内容——使之能够感知到的,因而能够在意识中实现的有意识的观念——吸引到它自己身上。”[1]
至于原型概念在多大程度上是必不可少的,这实际上可以从许多其他学科的研究者不断地重新发现这一假设并以他们自己的一套术语重新予以宣布的方式中推断出来。这类实例的数量如此之多,以至于在这里我只能考察其中的一部分。我将使自己仅限于提供可在人类学、行为生物学、梦心理学、精神病学和心理语言学中发现的原型功能的实例。
[1] C.G.Jung, The Collected Works, Vol.8,第450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