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链接
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过个体反复的练习而形成的一种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一心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学习习惯的形成过程是由外部支配到内部控制的过程,先有外部教师和家长的要求,然后,随着年级的增高,转变成自己内部的动力;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是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是好习惯与坏习惯不断斗争的过程。
申仁洪:学习习惯:概念、构成与形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7(2)。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儿童的学习至关重要,它可让儿童不必付出太大的努力就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享受不尽。”留守儿童因其父母不在身边,更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支撑其持续学习,完成学业。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自主预习、上课积极参与、课后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成人的监督和指导。不少留守儿童与小辉一样,父母在家时,父母对其进行督促,放学回家,能够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有的学生还有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然而,父母一旦外出务工,没有父母的督促,孩子就会陷入自由散漫的状态,外部世界的喧嚣、电视画面的热闹,都会成为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建立的障碍。那么,作为留守儿童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教师,如何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留守儿童建立良好习惯的重要保证。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督促,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而教师是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的最重要的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每时每刻都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尤其是一些住宿儿童,受到教师影响的时间更多。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他们的情感和需求,会对他们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成效,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