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链接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
摘自:百度百科
有些留守儿童不太喜欢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习动机的缺乏。父母对孩子的鼓励与期望,常常通过言行举止传递给孩子,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能够激发起学生较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其具有努力向上的心态。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能不能产生学习的动机,能不能自主产生学习的需要呢?
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多种需要,这些需要是分层次的,处于最底层的是基本的需要,如食、住、爱等,处于较高层次的是人需要有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产生常常遵循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也就是只有满足了低级的需要,才有可能产生高级的需要。
如果学生在爱的世界里,得不到爱,长期处于心理的“饥饿”状态,他们就不可能把精力用于学习。只有学生经常感到被人爱和关心并且有自信,他们才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呢?
1.制定符合留守儿童实际的学习目标
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符合实际水平的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设计这些目标的学习计划。研究表明,学生之所以没有学习的动力,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学习目标定得太高,超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长期下去,使他们感到无成就感。由于他们害怕失败,进而拒绝努力。因此给学生确定适度的学习目标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只有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他们在成功中建立了自信,就能产生继续努力学习的动机。此外,在最初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在了解每一个学生方面下功夫,为学生的成功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