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迈向智慧校园的区域信息化管理与实践.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践与成效

7.5 推动面向深度融合的区域教育信息化体系建构

字体:16+-

“数字校园实验项目”最大的建设成效是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实践领域探索了新时期面向深度融合的区域教育信息化体系建构,是对早期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从建网、建库、建队伍的再一次超越,对教育信息化发展体系提出了发展性的要求。

中小学数字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首先,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平所带来的是差异性特征。从学校业务来看,数字校园建设涉及教学、教研、学习、管理、校园文化、家校互动、德育、评价分析等方面,在这些方面,除管理这一环节具有相对“刚性、明晰、可复制性”的业务流程外,其他方面通常都会关联到学校需求的差异性,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差异性。此外,由教育心理学发展、教育实践改革、教与学方式创新发展等带来的,由教育教学实践基础层面持续变化所带动的需求不确定性,决定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业务系统的差异性、动态变化性,而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深度目标是关联到教与学过程的,这彰显了数字校园建设的复杂性、动态性和渐进性。其次,从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一期建设的实验进程来看,它在将学校教育教学业务需求表达成工程化的需求等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学校缺乏具有这种品质特征的“复合型”人才,由此而导致学校的方案“企业化”,被技术方案所驱动,在校企协作的数字校园建设方案设计、生成、使用和优化等方面一时还难以生成主导性的力量。最后,数字校园建设进程涉及教委、财政、信息中心、企业(含监理)、学校、专家,而其指向教育教学必然会密切与教研的关系等,多部门联动下的协同机制建构是推动数字校园建设进程深化的内在要求。业务的动态性、开放性,管理的多部门、协同性,使得数字校园建设在面向新的发展阶段中必然会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在“数字校园实验项目”中,这一新型的体系建构面临着一系列的深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