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亲子沟通与儿童学业成就

前言

字体:16+-

许多儿童都经历过学业失败,通常人们都将失败归因于学校教育,但是这无法解释一个问题:为什么接受了相同的学校教育,儿童的学业表现却有天壤之别。或许学校之外的某些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英国一项研究指出:“与教育成就有关的主要因素在家庭环境之内,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几乎两倍于社会与学校两项因素的总和。”由此,我们应该探寻儿童学业成就的家庭成因。

社会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论者指出,在成人指导下的学习以及成人与儿童的互动能够促进儿童学业发展;生态系统论的支持者更是强调每个孩子都需要“适宜”的亲子沟通,才能健康成长。因此,本书从亲子沟通的视角,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审视学业成就与家庭、父母的关系。

亲子沟通指父母与子女通过信息、观点、情感或态度的交流,达到增强情感联系或解决问题等目的的过程。以往研究者通常将亲子沟通看作塑造、影响儿童社会行为的重要过程,关注它对儿童消极情绪和行为,如焦虑、抑郁、攻击行为等的影响,而很少探讨亲子沟通与儿童认知发展、学业活动的关系。但是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多项研究都表明,父母的人力资本正是在家庭中经由亲子沟通“传递”给子女,转化为子女的人力资本,体现为其在学业上的成败。因此,家庭中的亲子沟通状况可能能够有效预测儿童的学业表现。

以往亲子沟通的研究通常从沟通模式和沟通行为两个层面进行,分别描述亲子沟通的开放程度和父母在沟通中表现出的“好行为”和“坏行为”。但是,在这些研究中,我们发现儿童“失语”了,似乎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儿童始终都只是个听众,是个默默无语地承受父母批评、表扬和各种指令的听众。而且,父亲和母亲在沟通中被看作毫无差异的整体——“父母”,缺乏生活中“严父慈母”这类生动的分工。由于当前的亲子沟通理论大多来自西方,加之本身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无法基于这些有偏颇的理论视角看清中国家庭中亲子沟通的真相。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