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亲子沟通与儿童学业成就

一、寻找新的视角:理论建构

字体:16+-

(一)体现本土性的原则

研究在建构亲子沟通理论和模型时遵循以下原则:(1)该理论能涵盖现有理论中的主要概念和维度,有效合并同类概念;(2)能反映亲子沟通的文化特殊性,即体现本土性;(3)该理论既适合作为量表编制的理论基础,也适合作为观察到的具体沟通行为的编码基础。

理论建构将采用如下方法:通过文献的理论分析提出构念或设想,并辅助以对亲子沟通案例的扎根研究,以提出本土概念,最终确定刻画亲子沟通的基本维度,并在维度基础上确定沟通的类型。

(二)借助系统论的思路

本书以系统论的视角看待家庭及发生在家庭背景中的亲子沟通。首先,对亲子沟通发生的背景——家庭的理解决定了沟通行为模式的构建。通常家庭被理解为等级结构,父母拥有权威、尊重和权力;儿童则处于从属地位。相应地,在此基础上所建构的亲子沟通模式强调沟通的等级性,例如,上文综述中所提到的McLeod和Chaffee(1972)的社会定向,Ritchie和Fitzpatrick(1990)提出的服从定向都是用来描述处于等级结构中的父母和子女在沟通中的关系特征。这种特征突出儿童对处于上级和权威地位的父母的服从。

而我们认为家庭是一个由全体成员及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网络结构。父亲、母亲和子女分别作为网络中的一个元素(或结点),亲子沟通发生在元素之间,即父子和母子之间,这就形成了家庭系统中亲子沟通的三个元素和两个关系(父子和母子关系)。同时,家庭系统中各种关系可能会相互影响,如父子沟通影响母子沟通。因此,我们认为对亲子沟通的考察应该从元素、关系和系统三个层面进行:(1)元素层面的亲子沟通,主要关注家庭成员沟通能力及成员间的能力匹配;(2)关系层面的亲子沟通,主要关注亲子沟通质量;(3)系统层面的亲子沟通,主要关注上面所区分的父子和母子沟通的关系问题。由此便形成了亲子沟通的三层次模型,下面将以这一理论模型编制相应的测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