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二卷)

陶行知德育思想探微[1]

字体:16+-

陶行知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教育家。生活教育是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精华之所在,其体系博大精深,如若仔细探究,就会发现德育思想贯穿于生活教育始终,并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途”。[2]他的德育思想丰富多彩,德育原则和方法独具特色。研究他的德育思想可以为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一、培养“真人”的德育目标

陶行知对德育的认识,发端于对封建教育的抨击。他尖锐地指出:从前的旧式教育以天理压迫人欲,使人变成工具,尽失独立人格,人的才能、志向得不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批判旧式教育,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批判的目的在于创造。他认为:德育的目标在于创造真善美的活人。真的含义有两个方面:教育者“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育对象“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学问上、政治上刻意追求真理,从而使人的个性得到解放,个性更趋完善,在灵魂深处“建筑人格长城”。

陶行知提出个性解放的社会政治意义在于反封建。 陶行知谈育人,谈个性解放,紧扣社会主旋律。抗日战争时期,他创办育才学校时,要求通过全部生活与课程使每一位学生达到“智仁勇之鹄的”。“智仁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遗产,陶行知认为,这在当时仍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历代儒家传人解释之为“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知者知人而自知,仁者爱人而自爱,勇者独立天地间而不畏,是为“天下之大德”。陶行知用其旧词发其新意,他阐释的“智仁勇”是“要求每一个学生个性上滋润着智慧的心,了解社会与大众的热诚,服务社会与大众自我牺牲的精神”。[3]“大德就是大众的道德”。大众的道德有三层意思,亦即觉悟,联合,争取解放—— 争取民族大众的解放。[4]从传统文化嬗变而来的“智仁勇”一旦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一旦与人民大众利益结合起来,就萌生了新意,得到了升华,既具有民族性,又富有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