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特殊教育和我:朴永馨口述史

教学方式重改革

字体:16+-

特殊教育学生入学后先上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再上特殊教育的专业课。当时,特殊教育研究室只有三人,我的做法很大胆,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教育史三门特殊教育学基础课全由我一个人教。其实,严格来讲,我讲授的是各自独立的三门课程,一般不是由一个人教的。我自知水平有限,但当时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我之所以敢于这样做,因为我在苏联时学过这些课程,也去盲、聋、培智学校实习过,回国后在基层学校待了差不多20年,跟学生相比,我知道得还是多一点。顾老师能讲特殊学校教材教法的一些内容,但他还处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学还有点困难。后来当他听我讲完特殊学校教材教法课程后,我才逐渐放心把整门课程交给他。肖非刚刚硕士毕业,还不能胜任专业课的教学,于是我就让他当班主任,做辅导员,带学生实习。新开专业的课程,总有不完善的地方,就这样特殊教育专业开了张。

我讲上述三门课时,比较注意教学方式的探索。因为学生没有教材和参考材料,我要通过讲授尽量让他们了解和理解知识,而不是死记知识。通常,我首先讲概念,再讲理论根据。理论根据包含几个不同的要点,每个要点里可能又包括几个方面。有了这样的逻辑层次,学生就好做笔记。我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我讲课不是读讲稿,而是用自己的话来讲,还会举很多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是我讲课的风格,也许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探索。学生们常常反映,我讲课旁征博引,非常精彩,但是不好做笔记。在讲课中,我很希望能够和学生互动,一直鼓励他们提问,最好提出能够难倒我的问题。如果他们听了我的课,不能提出问题来,证明他们没有思考。如果他们提的问题我答不上来,就证明我没有准备好。苏联和美国学生的思维都比较活跃,敢于大胆提出问题,我的这些学生还没有养成爱提问题的习惯。通过我的反复鼓励,有的学生还是能够提出一些问题的,但一般还没有人能够难倒我,说明他们的思考还没有跳出我所知道的知识范围。当时我并非有意进行创新,只是觉得这样才能促进特殊教育学科的发展。如果学生的知识仅仅局限在我的知识范围,那特殊教育学科就不会发展;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超过我知道的范围,大家去探索,那么特殊教育学科就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