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特殊教育和我:朴永馨口述史

学术思想始形成

字体:16+-

下面以我在自己主编的内部刊物《特殊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为主,说说我的学术观点。我先后在这个杂志上发表了12篇文章,基本能够体现我几十年来探索中国特色特殊教育道路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这些文章各有特色,各有重点,而且也是结合当时的情况来写的,以下是其中三个重要观点。

三因素补偿论

我先重点说说在1992年第1期创刊号上发表的《三因素补偿论》。有人说中国特殊教育没有自己的理论,我听了有点不服气。我在思考如何利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来认识特殊教育,如何将国外理论和国内实践经验相结合。我在《心理学报》上发表的《特殊儿童及其心理发展》一文中就提到了这个问题,现在再看这些观点也是说得通的,那就是“三因素补偿论”。我写的文章不仅仅都是外国的观点,也有我们中国自己的思想。这篇文章也表明了我对特殊教育、对残疾人认识的一个发展过程。文章发表后,《现代特殊教育》杂志的编辑沈玉林在《特殊教育论文写作指南》一书中提到我的这篇文章,并把它作为范例来分析如何写文章,说明他承认此文的价值和意义。我当时是很用心地写这篇文章的,但没想到它的写作方法能作为范例。我之所以要提出“三因素补偿论”,是因为当时苏联努力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打破国际教条,但没有做彻底,后面又出现了唯心主义;我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特殊教育的现象和规律。我认为,“三因素补偿论”能体现出博采众长的特点,还有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如苏联维果茨基的观点,美国柯克“医学的终点是教育的起点”的观点,还有“补偿”的观点。1958年出版的《在认识与劳动活动过程中盲缺陷的补偿途径》一书中较早出现“补偿”这个词,美国、德国也提补偿教育,我国教育部在相关文件里也提到了“补偿”,在此基础上我才开始谈“补偿”。首先,我对“补偿”下了定义,把“补偿”分为正补偿和负补偿,这里已经开始运用辩证法。我知道生物学也有补偿现象,在苏联学过这样的实验,去掉小动物的一个视觉器官,结果它们可以适应周围的环境,再把它们的听觉器官去掉,结果它们还可以适应,再后来进一步破坏其嗅觉器官,它们就没办法适应周围的环境了。这说明,生物本身有一种补偿功能。人是高级生物,人的补偿还涉及社会因素的影响。有些人强调发挥潜能,批评我从缺陷角度看补偿是保守的。社会因素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关键是有没有条件进行正补偿。负补偿就是迁就缺陷,是消极应对,而不是积极奋斗。除此以外,还要考虑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就是指人是积极还是消极地对待残疾。在社会条件一样的情况下,人本身的心理作用可能处在不同的阶段,这样就有了第三个因素,这就是我提倡“三因素补偿论”的原因。现在我们谈的补偿论,包含生物、社会、意识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要想注重潜能的开发和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就应该考虑这三个因素。“三因素补偿论”还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三个因素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发展的,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是统一的。